90岁的李嘉诚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登上人民日报
璞哥有话说
作者 |吾星星
来源 |竹林山士
01
李嘉诚绝对没想到,晚年的自己是以这种方式登上人民日报。
前几天,他呼吁执政者对香港主人翁(暴力分子)网开一面,并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01:14
今天,政法委、新华社与人民日报共同发声,直指香港问题的深层次矛盾:
住房问题。
请注意,三个权威新闻机构是同时发声,这是极其罕见的。
中央政法委在微博公众号贴文,批评李嘉诚纵容犯罪,不是为香港着想,而是看着香港滑向深渊。
人民日报写的更猛:
地产商是时候释放最大善意,而不应只打自己算盘、囤地居奇、赚尽最后一个铜板。什么才是对香港未来负责?什么才是对年轻人“网开一面”?这才是!
02
很多人都知道,以李嘉诚为首的四大家族,通过房地产,控制整个香港的金融、电力、码头、电信。
700万香港人只能乖乖地源源不断输血给他们。
因为房地产,香港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
因为房地产,中国的芯片之父张汝京还被赶走。
因为房地产,茶餐厅,香港美食之魂,正在被逼关门。
如今的香港,被房地产压榨只剩下金融业,因为历史原因内地暂时不可代替。
金融虽然很重要,但只能给极少数精英人群带来巨大财富。
一业荣,百业枯,过度金融化只会急速扩大社会贫富差距。
这是典型香港一家八口人: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4个6个月至14岁的子女,居住在面积10平方米的房间内。
所以,现在香港年轻人,打个炮都要到外面钟点房排队。
金融业和房地产造成年轻人稳食愈艰难,再加上通识教育对内地持续抹黑,
香港年轻人所有怨气香港政府发泄,认为港府才是最大凶手。
03
香港政府曾经努力过。
当年董建华为解决住房问题,提出讲建公屋,结果被各大家族以破坏绿化等理由投票拒绝。
想搞数码城发展科技,结果被利益集团坑了,数码港变成李家的摇钱树。
香港这座城,为什么很多人看不懂,因为掺杂太多太多利益集团。
今天,终于轮到林郑力挽狂澜:
宣布自己去年6月公布的六项房屋政策新措施将全部到位。
这几天,香港拟启动《收回土地条例》增加土地供应,降低房价,对地产商利益触动最大。
看来这次香港政府是动真格了。
90多岁的李嘉诚,却还不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
垄断土地资源,抬高房价房租,赚取高额利润,剥削几百万香港人,这样的局面已经持续几十年,但它不可能永远持续。
李嘉诚是商人,是逐利的。
但逐利不是唯一。
香港是属于中国的,咱这儿是社会主义热土,不是冰冷无情的资本主义寒窑。
04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房住不炒”时,
没有人真的相信。
因为深圳房价还没超过香港。
之后决策层四连击,建立一座高坝:
1、限制房地产信托融资。
2、限制房企外债融资。
3、严查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
4、严控房地产开发贷。
房地产商哭爹喊娘,大家开始有点相信了。
今天的香港出现的问题,已经是房地产模式绝佳反面教材。
香港问题叠加贸易战,无论是上至庙堂,下至平民,都逐渐形成一个共识:
房地产游戏,不能再玩下去。
耕者有其田是建国的方略,居者有其屋应该是强国的方略。
今天,中秋节,三大央媒的表态,更是验证这个共识。
这对香港,中国内地,两岸经济模式,或许都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会影响到所有中国人。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闫鹏和律师(Harvey YAN),中银律所总所高级合伙人(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并购公会并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法律维权律师团成员,曾被中国并购公会授予“最佳并购律师”荣誉称号,荣膺“2022品牌影响力·十大领军人物”。
闫鹏和律师不仅精通国内外投资并购法律政策和实务技能,而且拥有杰出的商业智慧和经济头脑,兼有深厚资源和全球视野,服务过众多知名客户和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擅长处理综合性疑难交易和重大复杂案件,拥有十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是深受欢迎的法商融合专家型律师。
Copyright © 2022, Harvey Ya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资并购法律网 @京ICP备 13023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