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真正取得进步的人,都怀有一颗坦诚之心
原创 稻盛和夫 活法 今天
【稻 盛 • 金 句】所谓“坦诚之心”,即承认自身不足并努力改进的谦虚态度。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
——《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
音频 —740
来自活法
00:00
06:12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真正能够取得进步的人,是怀着坦诚之心、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经常自我反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
所谓坦诚之心,就是承认自己有不足,从而发奋努力的谦虚态度。
有了这样的坦诚之心,这个人的周围就会聚集同样心态的人,这样,力量就能凝聚起来,就能推动事业朝更好的方向前进。
听起来刺耳的话,往往是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的良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种态度非常重要。
“知足”绝非安于现状,而是要抑制欲望
最近,在一个政府高级官员参加的研讨会上,我做了有关佛教教义的讲演。
因为与会者都是知识分子,所以我觉得更有必要讲一讲“人心”,于是选择了佛教作为主题。
在我讲演的过程中,有一位身居事务次长(事务次长相当于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各部的副部长。——译者注)高位的精英官员举手提问。
他说:
“我前段时间去了缅甸。缅甸是个佛教国家,我之前一直对其抱有美好的印象。而通过实地考察,我发现缅甸的老百姓确实非常开朗,人们脸上的表情可谓神清气爽。
但他们所遭受的贫困之苦,简直无法想象。刚才稻盛先生您阐述了‘纯洁之心’‘坦诚之心’‘知足之心’‘感谢之心’和‘谦虚之心’等佛教教义,可当我看到那些生活贫困却安于现状的缅甸老百姓时,我很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幸福。
缅甸是个军事政权国家,在那样的体制下,老百姓都是不敢反抗的‘顺民’。您的意思是让大家像缅甸老百姓那样毫不抵抗而一味顺从吗?”
我所要表达的意思并非让大家一味顺从。
在佛教教义中,释迦牟尼佛祖最先强调的是“精进”。不管是修行还是工作,都要拼命努力地投入其中。这就是精进,也是一切的基础。
但如果只是为了一己私欲而努力,那么取得的成功就不会长久。
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释迦牟尼佛祖出于“适可而止”的初衷,向人类开示“知足之心”的重要性。
如果以美好之心发愿,希望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来使世间变得更美好,这样的愿望可以不知满足、永无限度;但对于个人自身的欲望,则应该努力抑制其膨胀。
所以,我说的“知足”绝非是让大家卑躬屈膝、安于现状,而是要抑制自己的欲望。
“坦诚之心”是进步之母
我认为,拥有坦诚之心对人生至关重要。
在我看来,“坦诚之心”是进步之母。如果一个人没有坦诚之心,就无法成长进步。
松下幸之助先生也一直强调“坦诚之心”的重要性。松下先生连小学都没能毕业,却创立了松下电器产业(如今的Panasonic)这样的大企业。其原动力正是坦诚之心。
松下先生在二战前就已经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如果当时的他因此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话,那么松下电器的发展恐怕也就到头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谦虚的态度,总是说自己“一无学识,二无文凭”,凭借着从别人那里耳听心记所得的学问来不断充实自己。
松下先生就是这样坚持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学习新鲜事物,从而使得其一生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度过的。
所谓“坦诚之心”,即承认自身不足并努力改进的谦虚态度。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摘自《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