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4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在国新办举行的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地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支持保险资金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
一是完善监管政策。修订保险资金投资金融产品的政策,将更多风险收益特征符合保险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纳入投资范围。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丰富产业资金和科创类基金长期的资金来源。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资产支持计划发行程序,提升产品发行效率。
三是开展产品创新,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产品,通过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股权结合等形式,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监管层又为VC/PE行业的募资发了“大红包”!
保险资金的特点在于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更加适合长期限的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尤其是私募股权母基金的投资理念相匹配。
自去年下半年“开闸”以来,今年,险资在股权投资行业动作频频,做LP火力全开:
1月26日,启明创投第六期人民币基金LP中的保险公司有泰康,太保,中宏等;1月28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行健康产业战略合作暨基金发布仪式;6月18日,首期规模300亿元的上海临港新片区道禾资产配置基金成立,得到了国内顶级保险机构的出资;6月28日,光大控股旗下首支S基金成功设立,该基金由光大控股携手光大永明保险发起设立,首期规模4亿元人民币;6月30日消息,鼎晖夹层IDC基金完成人民币20亿元募集,其中尤其以太保、泰康为代表的险资为主力LP;光6月28日,光大控股(股份代号:165.HK)宣布,旗下首支S基金成功设立,该基金由光大控股携手光大永明保险发起设立,首期规模4亿元人民币……
值得关注的是,在母基金方面,去年12月泰康乾亨股权母基金成立,中国母基金行业内首支由险资自主发起、进行财务性股权投资的母基金出现。7月11日,规模达100亿元的苏州高新阳光汇利股权投资母基金签约落地,由苏州高新区、阳光保险集团、阳光融汇资本和纽尔利资本联合组建,这是人民币市场第一支由保险公司大额出资的百亿规模市场化母基金。
太保也正在加大对股权投资行业的布局,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已完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业务类型中包括私募股权投资类FOF基金、创业投资类FOF基金,其作为LP的更多出手值得行业期待。
不过,根据目前险资投资到股权基金的情况来看,险资还是更加青睐业绩稳定的头部GP,能够有效平衡风险、收益和流动性,满足保险资金对于风险厌恶、有限收益和高流动性的要求。
险资担心的风险主要包括,退出时间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资产后续估值难度较大,以及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尽管去年银保监会发文《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但对于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来说,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注册资本/认缴资本不低于1亿元、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30亿元等的门槛要求,还是将大部分外部市场化投资机构尤其是黑马类基金管理人拒之门外。
母基金研究中心此前指出,即使是“巨量活水”,也存在马太效应。险资做LP也会热衷于选择背景资源雄厚、业绩较好的综合性基金和专注某细分领域的基金合作。
2020年11月16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2020年保险资金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评价A类名单,从当前险资与GP合作的趋势来看,这些A类GP或将成为险资配置股权基金的首要选择之一。
不过,此次银保监会发声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这将让险资的活水涌入到更广阔的空间中,除极头部的机构外,中小机构也有望获得险资的“长钱”支持,将为整个行业的募资生态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日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2020-2021年保险资产管理业综合调研数据(保险资金运用专题)》,全面反映保险资金运用及保险资产管理情况。报告透露出险资开展股权投资的一些最新趋势与特点,从增速来看,2020年参与调研的保险公司整体投资资产规模增速为14%。其中,股权投资的规模增速为35%,为排名第四高的资产配置类别。
2020年,参与调研的保险公司股权投资包括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计划。其中,以未上市企业股权(非保险类)和股权投资基金(非保险系)为主,合计占比65%。
从不同投资方式来看,2020年直接股权投资和间接股权投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增速分别达到7%和14%。其中,间接股权投资规模的增长,意味着险资对股权基金的出资在增长,为VC/PE行业带来更多募资活水。
保险机构青睐股权投资,一是股权投资期限长,与险资期限长的特性相符,被认为是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最佳方式之一。从长期收益看,股权投资回报也高于债权投资。二是应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需要,通过逐步减少二级市场股票配置,增加长期股权配置,可以保持权益投资乃至整个投资收益的稳定。
据了解,险资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向的行业,若以规模计算,TMT、大消费、房地产(含物流地产)、基础设施、医养健五个行业的占比在全部基金规模中占比超过半数。由于保险系私募机构传承了保险系的稳健特性,在投资决策流程上更为审慎、严格,在收益追求上,保险系也更追求相对稳定收益。
此前,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银保监会一季度行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比例还不到20%,与上限相比还有较大空间。鼓励保险资金有序进行股权投资,包括上市前后的股权投资,发挥保险投资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者作用。银保监会也会根据社会各方需求对相关政策作动态的评估和调整。
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郗永春也在保险资管业协会召开的“保险资金私募股权投资圆桌会议”上表示,市场上长期存在的对地方国企和城投公司的投资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将会被打破,股权投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渐突出,是保险资金运用最核心的竞争力和投资领域的竞争高地。
郗永春同时指出,股权投资能力不足仍是保险投资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股权投资对专业性有更高的要求。同时,郗永春提出要完善和优化股权投资体制和机制,股权投资是长期投资,如果人为按年设置考核期限并不合理,不能采取“一言堂”集权化等管理方式,要强调权责利的统一。
银保监会此前也下发相关通知,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曾测算,2025年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规模将超过3万亿,投资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规模将超过2万亿。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长期来看,保险资金对股权投资的力度将加大,这是大势所趋,也是行业转型的需要。随着银保监会不断发声鼓励险资进行股权投资、投资产业基金,并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险资正在成为VC/PE行业LP群体中的主力军。我们也迫切期待着相关针对性的具体政策措施能够尽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