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星辉 财视传媒 原文标题:《王兴,胜率只有一成》
出生于1979年的王兴,与张一鸣一样都是福建龙岩人,两者曾有不少交集。张一鸣离开微软之后,曾加入饭否担任技术合伙人,两人共事时间一年左右。王兴比张一鸣年长4岁,创业也早了几年。在张一鸣心中,王兴带有一点大哥的气质。接受《财经》采访时,张一鸣谈起两人的异同点,两人“都比较有好奇心,也都爱信息”。在张一鸣看来,王兴身上的技术色彩并不浓烈,更多的是胸怀天下的企业家气质,“他对什么事都关心”,思考也更系统。
纵情向前
1997年的清华开学典礼上,校领导的发言让王兴记忆犹新。这位领导是清华校友,回想自己当年入学的情景,“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背后是一排排的厂房,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永远战斗着奔向前方”。在大一新生王兴的内心,这句话引起了长久的波澜,以至于他后来回母校的演讲中,复述这句话,并且表示,“现在时代不一样,我们眼前没有田野,我们生活也不需要厂房,因为第三产业已经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更加重要,但是我们生活依然要如此,要既往不恋,纵情向前”。是的,时代变化了,进取型的人生观依然值得。
与早期清华人服从组织安排不同,在这个创业的大时代,很多清华学子选择创业来实现人生理想。王兴曾是清华大学科技创业者协会的活跃分子,推动他很早迈出了创业的步子。
“既往不恋”一语最早出自晚清名臣曾国藩,“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美团取其对过去的决绝之意,更重要在于“纵情向前”,因为“创业对我来说是改变世界的方式,我希望活在一个更希望生活的世界里,但我等不及让别人去打造这个世界”。
其实,王兴是拼多多的黄峥口中优秀富二代那一类。
王兴的父亲王苗,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文革”期间家庭遭遇变故,掉入社会底层。“文革”后王苗先做泥瓦匠,接着是包工头,后来与朋友合伙办水泥厂。2003年,他再次与朋友一起投资6亿元的水泥厂,年产量达到200万吨。与别的老板不同,王苗喜欢读书,家里买了大量的书,“我认识的很多有钱人,家里什么豪华家具、家电、车都有,就是没有书,很糟糕”。让王苗自豪的是,两个孩子先后入读清华,“儿女都是理科生,但人文素养都还可以”。家境富裕的王兴,是龙岩市最早拥有电脑的一批孩子中的一个,1995年在邮电局的亲戚给他演示过网上浏览新闻,《数字化生存》是他中学时期的启蒙读物。
2002年,社交网站在美国兴起,2004年年初王兴毅然中断美国的博士学业,回国创业。将近一年时间里,王兴尝试了10个项目,平均两个月一次,终于在2005年选定了大学生社交方向,创办校内网,2006年用户突破100万,后因资金困难,不得已卖给千橡资本,后更名为人人网。2007年,王兴仿效推特,创立国内第一家提供微型博客的网站饭否,后因敏感事件被迫关闭。2010年,他再次复制美国团购模式,创立美团至今。
企业家的人生观往往决定了经营观。1997年,刚入学的王兴在迎新同乡会上,很认真地向学长们提了个问题:“你们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很多人当时都惊了。王兴很早就有意识地思考类似的严肃问题。
王兴曾在演讲中提到一个美籍韩裔球手。他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记者采访时问他:“你过去职业生涯一直是向上的,可能到了一定年龄段体力会下降,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他的回答很简洁:“对我来说重要的事情不是一定向上或者向下,关键是持续向前。”
人生的起伏、事业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常态、是普遍的,关键是人的心态,是否保持昂扬的斗志,屡败屡战,一路向前。这正是连续创业者王兴的人生写照。
市面上有一本王兴的传记,名叫《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书名取自日本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的自传《一胜九败》,书名代表了他的人生感悟:“在一般世人的眼里,我似乎是成功者,但我自己却不这样认为。正如在这本书中叙述的那样,我这‘一胜九败’的人生,胜的概率只有一成。”
对于创业者来说,失败是大概率事件,重要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人们对待失败的态度,“你可以九败一胜,但不容许一蹶不振的失败”。如王兴所言:“我的生活态度是:不犹豫,不后悔。”
王兴眼中的企业家精神。某一天的半夜十二点,猫眼电影创始员工、产品总监徐梧找王兴陈述业务遇到的困难,王兴沉默了一会儿,用他一贯的风格回应说:“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entrepreneur(企业家)精神吗?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着如何实现目标,不管自己现在拥有什么,哪怕手上什么都没有。”
2014年王兴在接受采访时,反思校内网被迫出售,阐述了对企业家精神的认知,“企业家精神本质是对机会的追求,暂时无视自己控制了多少资源。我们认为校内网是很大的机会,当前没有控制足够的资源。光有企业家精神还不够,还得学会沟通与容忍”。
“我们所做的事情的价值,取决于我们为用户创造了多少价值,而不取决于投资人怎么看,更不取决于媒体和行业评论家们怎么说。”王兴的一路向前,带有某种不妥协。与张一鸣相比,王兴的表达方式更具有激情色彩。
“有本书对我蛮有影响的,叫作《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有限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游戏却是在和边界,也就是和‘规则’玩,探索改变边界本身。实际上只有一个无限游戏,那就是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边界。与之相比,其他的边界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受此书启发,结合小时候玩游戏的体验,“越来越意识到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文明》,对我世界观的影响”,王兴主张不设限竞争,持续拓展业务边界。
如果说“纵情向前”是一种保持进击的心态,“无限游戏”则是对商业可持续的理性思考。詹姆斯·卡斯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描述了世界上的两种类型“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参与者的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有限的游戏按照既定的规则与边界来玩,无限的游戏则具有不断拓展新边界的可能性。用博弈论的观点,有限游戏类似于零和博弈,无限游戏则是正和博弈。
在某种意义上,“无限游戏”论是“长期主义”思维的另一种表达,也是王兴关于“互联网下半场”的底层逻辑,更是美团“food +platform(餐饮+平台)”战略的底气所在。
深度学习机器
在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的心中,王兴可以与世界级企业家相提并论。他建议创业者,如果想提升认知能力,最快的办法就是熟悉4—5位企业家的经营思路,阅读他们的年报和演讲,比如王兴与贝索斯、黄峥、任正非等人。
很多人认为王兴是一台“深度学习的机器”。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在公开演讲中多次表示赞赏,“(他)有很深的好奇心与追求真理的冲动”。
“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进取,保持初心。)”是乔布斯推崇的人生信条,王兴也有类似的特质,徐新对此印象深刻,“他在跟人聊天的时候总是瞪着个大眼睛,很好奇地看着你,比较愿意听你讲。所以,跟他聊的人都恨不得把自己20年学到的东西用2个小时就给他讲光”。
财经作家李志刚印象中的王兴,一张娃娃脸,有个超大的脑门,但是他认为如果说王兴聪明,不如说王兴勤奋好学。基于快速学习与高效执行,美团在很多新赛道上经常后发先至,“他们(美团)常常不是第一个进入赛道,但学得快,挖得深,执行力更强,关键战略能选对”。美团初期的竞争战略是所谓的“T”形战略,以团购为入口,不断进入垂直细分领域,如餐饮、共享单车、酒店旅行、票务销售、本地生活服务与社区团购等。
王慧文/来源:美团官网管理团队
美团进入外卖市场,把原先的霸主饿了么打败。徐新总结,当时王兴的得力干将王慧文只用了6个月就了解了门道,在饿了么还没有加速下沉到三线城市的窗口期,美团快速发起百城攻势,一下子赶超了饿了么。团购市场的大众点评的落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下沉市场动作缓慢。在外卖上,美团学习百度,但执行力过之。
作为连续创业者,王兴还有一个鲜明标签——“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从校内网到饭否,再到美团,王兴2004年回国创业的项目,几乎都是美国新商业的中国翻版。在中学同学、美团联合创始人赖斌强眼中,“他发掘能力很强”,常常一个浏览器打开数十个国外网站,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科技动态;而且不像科技博主只是评论,王兴有动手能力,马上就去做。
王兴在一次演讲中,建议创业者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脑力、体力和心力,“从一切地方学习,从书本里学习,从身边的人学习,从比你年长的人那里学习,从比你年幼的人那里学习,从你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里学习,或者更好的、成本更低的,从别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里面学习”。
“在1911年12月之前,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所有最有探险精神的人最想做到的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很有趣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和我们将要进行的事情有几分相似,他们的教训、他们的经验对我们来讲有借鉴意义。”
王兴2012年的一次演讲,讲述了人类征服南极的故事。当时拉手网上市失败,团购市场鏖战正酣之时,他的主题是《如何度过行业寒冬时间》。
这是人类探险史上的经典故事,竞争主要是在挪威的阿蒙森团队与英国的斯科特团队之间展开。因为认真分析了南极的自然环境,策略对路、物资充分,只有5个人的阿蒙森团队,比斯科特团队早了一个月到达南极点。而斯科特团队有17个人,人数是前者3倍;但是两次选错交通工具,一次是马拉雪橇,一次是雪地摩托,表面上都很高大上,实用性和稳定性大大低于狗拉雪橇(阿蒙森团队的策略);加上物资准备不足,最终未能到达极点,而且整个团队无人生还。两支团队几乎同时出发,结局截然不同,原因在于团队领袖的决策差异。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同一个环境下面,目标大致相同,你选择什么样的路径,你用什么样的方法,你做什么样的准备,最后很有可能,不光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而是生与死的差别。”用王兴的话来说,为了执行上的懒惰,愿意做战略上的任何勤奋。
南极探险的故事,给了王兴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对团队精神的思考。阿蒙森团队有一个极好的策略,或者说自律机制,即不管天气好坏,阿蒙森团队坚持每天前进30公里。而斯科特团队则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好,就走得远;天气不好,就睡在帐篷里诅咒恶劣的天气。“这是很自然的反应,很多人容易有这样的想法,容易的时候多搞点儿,不容易的时候,季节不好、天气不好、市场环境不好,就歇一歇。但事后总结,这两种做法很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很多优秀的职业作家也是如此,如村上春树,每天规定自己要完成一定的写作工作量,持续数十年,累积的成果非常惊人,更重要的是确保伟大的计划没有半途而废。
当然,更重要的是,向行业内外可能的对手学习,“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对手,他们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可以从阿里学习很多东西,但是最终我们一定要超过阿里。我们要向任何一个对手学习,任何一个同行学习,但我们最后目标应该是超越它们,这是整个公司的目标,也应该是每个人的目标,不管你在哪个岗位上,总有办法可以做得更好,学习新的东西,目标是超过它们”。
图片
“学贵在自得。”王兴善于学习,更懂得灵活应用,这得益于他的独立思考。
“我一向喜欢跳出问题回答问题”,王兴是典型的求异思维(think different)。与别人交流时,他一般不会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从别的角度提出问题。
有人质疑,对中小商家来说,美团模式到底是营销还是销售?王兴引用物理学中关于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的经典讨论,当时物理学家分为两派展开激烈论辩,争论了上百年没有定论,最后爱因斯坦终结了辩论,他认为光既是波,也是粒子,这就是著名的波粒二象性。王兴认为美团同时满足了预算少的商家对品牌建设与当期销售的双重需求,堪称是完美的商业模式。
王兴喜欢独立思考,他往往能对人们熟悉的术语或观点,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或解决方案。比如,关于创新,他认为“创新很难直接鼓励,只能鼓励尝试,甚至鼓励失败”。这两年笔者也在研究营商环境,发现政府很重视推动双创环境,甚至不惜亲自下场来推动,但是一些地方成效不大,原因可能在于,对鼓励创新的理解过于正面,忽视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往往受制于一些不可见的障碍,比如创新风险过大,相关损失没有社会化的分担机制。
王兴有一个与张一鸣类似的习惯,喜欢推敲一些日常俗语的新解,“我习惯花很长时间思考很多问题。比如,一个人想做到TOP ,就要理解TOP这个词:TOP = talent + opportunity + patience;这个人需要有天分、有才能,要有合适的机会,同时还有长期的耐心”。
王兴经常给高管推荐管理书籍,如《领导力梯队》《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等,并且带动高管快速运用书中的原理;他在内部会议上就会说:“我们用的是《领导力梯队》第三章第二节有关某某问题的解决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美团技术团队创始成员潘魏增表示,整个创始团队都非常善于学习、思考和总结,并身体力行去分享、去鼓励大家这么做。记得有一次聚会,王兴聊天时说到各地的方言,还帮忙给大家各自的方言做归类,聊到兴致起来,还拿出一本厚厚的语言书,证明他说的都有理有据。王兴推荐了一本关于地缘视角看世界的书,潘魏增看完之后,觉得对世界格局有了全新的认识。
笔者撰写本书的一个初衷,“唯有学习值得学习,才是可以复制的经验”。作为中学保送清华的学霸级人物,王兴本人在学习上花费了最多的时间,看书、在网上查找资料,与人交流,学习同行、学习国外先进做法,等等。在王兴带领下,美团已成为一家不折不扣的学习型组织。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本书选入王兴的最大价值所在。
金句10条
1.有些人总是念念不忘自己失去了什么,而忘记自己得到了什么。我不是那种人。我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激情,“纵情向前”才是我的态度。
2.机会永远有,尤其是在中国。很多人觉得谷歌直到1998年才做搜索已经太晚了,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关键是想明白一个问题:你给什么人提供什么服务?这个问题别人没法替你回答。
3.紧张工作之余我有时会稍作遐想,如果早出生一百万年,作为一个男人,此刻我应该正在狩猎。我应该围着兽皮裙,手持标枪,正在捕捉山羊野鹿,也可能正和虎豹豺狼大狗熊做生死之搏。如果我干不好,我就会被咬死,我的家人族人就会饿死。每想到这里,我就决定集中精力,回到中国互联网这个现实丛林中来。
4.突然没来由地想起2年前dacode做过的一件饭否主题T-shirt(T恤衫):“你必须很努力,才能做到看起来毫不费力。”
5.很多事情表面上是一夜成功,其实背后有很长时间的积累。我很喜欢的TED会议(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即技术、娱乐、设计大会)似乎是前几年突然走红的,可它实际上创办于1984年。
8.我希望享受每一天,因为我认为这个生命是一段过程,而不是终点,终点只有一个。这个过程的话,我希望是时刻都充满激情的,我们总共只有不到三万天的时间,我不希望浪费任何一天。然后能和自己愿意相处的人,一起做一些事情,很简单的。
10.宏观一小点点的波动,其实对于微观,对于我们每个生存的实体、我们的人类、我们的企业都是致命的打击、致命的伤害,所以我们这家企业是极度关注宏观的一家企业。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闫鹏和律师(Harvey YAN),中银律所总所高级合伙人(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并购公会并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法律维权律师团成员,曾被中国并购公会授予“最佳并购律师”荣誉称号,荣膺“2022品牌影响力·十大领军人物”。
闫鹏和律师不仅精通国内外投资并购法律政策和实务技能,而且拥有杰出的商业智慧和经济头脑,兼有深厚资源和全球视野,服务过众多知名客户和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擅长处理综合性疑难交易和重大复杂案件,拥有十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是深受欢迎的法商融合专家型律师。
Copyright © 2022, Harvey Ya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资并购法律网 @京ICP备 13023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