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 大象IPO 艾资本
据大象君统计,2020年以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三个不同板块的上市企业净利润(不扣非)基础情况差异对比如下表。
简单来说,三个板块之间差别,其属性决定相当大一部分。
截至目前,创业板注册制保持零企业净利润亏损,科创板22家净利润亏损,且最大亏损均超过10亿。充分反映出科创板科技创新的属性,以及扶持硬核科技的态度。
而净利润最高值方面,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差异明显缩小。两者差值由2020年相差42.95亿,缩小至2021年的1.67亿,侧面说明经过2020年的扩容,登陆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最优企业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分析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净利润差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头部企业在净利润方面已经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但在尾部,科创板的净利润要求明显低于创业板,这创业板和科创板二者的属性相关。
而刚开市的北交所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在分析北交所和创业科创板的净利润最高值的差异方面,北交所的净利润最高值在2020年与创业板相差48.98亿,与科创板相差6.03亿;北交所的净利润最高值在2021年与创业板相差23.34亿,与科创板相差21.63亿元。
横向对比:在净利润为正且小于5000万的企业数目上看,北交所在2020年多出创业板22家,多出科创板6家;在2021年多出创业板17家,和科创板一样都为25家。
纵向对比:看净利润为正且小于5000万的企业数量在各板块中的占比情况,最高的为北交所,占比为过半数的58.54%;其次为科创板,占比为13.68%;最后为创业板,占比仅为2.94%,不超过3%的小概率事件。
横向纵向比较后,北交所对营收规模偏小企业的偏好呼之欲出。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北交所值得重点关注。
创立之初就有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流动性小,完善资本市场的隐藏属性。
开市后的动作也更可以看出北交所着眼于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精选层崛起的特性,细察其板块的企业,也基本带着营收规模稳定,普遍量级较小的特点,反应出其对中小企业企业的扶持友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