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公正,或曰政治公正,却只是行为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状态间的关系,它可以根据行为对社会变得必要或有利的程度而变化。如果人们不去分析错综复杂和极易变化的社会关系,就会对此辨认不清。一旦这些本质上相互区别的原则被混淆,便无望就公共议题作出正确解释了。
——[意]贝卡里亚
作者简介
切萨雷·贝卡里亚,1738年3月15日生于意大利米兰。贝卡里亚16岁时进入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于1758年9月13日毕业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其后他参加了经济学家彼得罗·韦里组织的进步青年小团体——拳头社。也就是在参加社团期间,通过与朋友们的讨论交流,贝卡里亚于1763年3月到1764年1月写成了不朽著作《论犯罪与刑罚》。该书正式出版于1764年4月。该书的问世,奠定了贝卡里亚作为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的地位。
《论犯罪与刑罚》出版后,虽然遭到了宗教和保守势力的抵制,但它给贝卡里亚带来更多的是赞扬、敬佩和拥戴。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赞誉贝卡里亚是“一位仁慈的天才,他的杰出著作教育了欧洲”。1768年,贝卡里亚被任命为米兰宫廷学校经济贸易学教授。由于有着广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贝卡里亚的首次讲课就获得了成功。因工资不高,贝卡里亚想换个收入较高的工作。1771年,贝卡里亚被任命为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委员,在委员会工作期间,他参加过许多重要的改革活动,也提出了不少咨询意见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之后,因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改为政府委员会,贝卡里亚先后又被任命为委员会第三部、第二部负责人,从事政府工作。1791年,根据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的指示,贝卡里亚被任命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委员。这个职位本可为贝卡里亚一展抱负提供机会,但可惜的是,这时候的贝卡里亚已进入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在这个职位上仅仅留下了一些书面的咨询意见。两年之后,也就是1794年11月28日,贝卡里亚因中风在米兰家中去世。
作品简介
《论犯罪与刑罚》一书是贝卡里亚仅有的传世之作,可以说,能让贝卡里亚扬名的著作也就是《论犯罪与刑罚》。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处处闪耀着智慧的法律思想,因此被誉为刑法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共42章,围绕犯罪与刑罚这一主线,涉及刑罚的起源、对法律的解释、逮捕、证人、提示性讯问、刑讯、死刑、犯罪分类、公共秩序、预防犯罪等诸多内容。虽内容较多,但脉络清楚。应该说,该书之所以受到如此推崇与好评,究其原因在于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刑法学思想,有些思想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该书提出了三大刑法原则、无罪推定的刑法思想、刑罚强度的评判标准、罪刑阶梯理论等;首次提出废除死刑的主张,并给出充分理由;注重犯罪预防,认为预防犯罪比惩治犯罪更为重要,并提出刑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措施;提出衡量犯罪的标尺就是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对犯罪进行分类,并指出一些特殊的犯罪,等等。上述理论与思想至今仍被奉为刑法学的正统思想,可见贝卡里亚对刑法学研究的深入程度。
可以说,贝卡里亚奠定了近代刑法的基础,其提出的刑罚个体化理论、罪犯再教育思想等均已为现代刑法学所接受。此外,在细细品读《论犯罪与刑罚》的过程中,读者会有两点颇深的感受:一是贝卡里亚犀利的文风,表述虽然简短精炼,但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句句蕴含深刻的法律思想;二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读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在与大师交谈一样,恐怕这就是经典著作的一个共同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