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rveyyan@zhongyinlawyer.com

王阳明:身不苦,福不厚;心不苦,智不开;心不死,道不生

王阳明:身不苦,福不厚;心不苦,智不开;心不死,道不生

   2022-09-19T12:02:32+08:00

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作者 :儒风君

人生在世,谁都不想吃苦。

于是想方设法躲避苦。

余秋雨说:为了躲避苦,人们不得不竞争、奋斗、挣扎、梦想、恐惧,结果总是苦上加苦。

苦几乎是无法逃避的宿命。

既如此,不妨面对人生的苦。

学会在其中找些收获,寻些乐趣。

苦尽才能甘来。

有苦,人生才有甜,有苦,人生才有智。

1、身不苦,福不厚

李效华说:现在不吃苦,将来会受苦,年老会命苦!

苦是人生进阶之石。

学习知识,磨炼技能,都需要汗水和努力,都离不开吃苦。

作家巴金当年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把整个《古文观止》都背了下来。

生物学家童第周当年在国外留学,为了赶进度,每天半夜在厕所外借灯读书。

天才总是少数,绝大部分人都如你我一样普通。

能勤奋肯吃苦,就是人生唯一的进阶之路。

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讲: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跟我学习的人,不要以聪明机敏为高,而应当以勤奋谦谨为上。

再有天赋的人,如果不肯努力,不能吃苦,那也只能是一事无成。

清代的曾国藩,年轻的时候笨得要命。
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被考官点名骂。
但是他就有一股倔强的精神,肯吃苦,肯下死功夫,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
硬是靠着惊人的毅力,考上了进士,为自己博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冯骥才说:苦,原是生活中的蜜。
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下边。
人生的前半程,一定要忍住苦,能吃苦。
才能尝到下面的甘甜。
就像是你在春天种下种子,忍受夏日炎热,浇水、除草、施肥。
秋天的时候你才能有收获。
年轻的时候,努力去积累,去学习,去奋斗。
年老的时候,才能安静地躺在院子里,享受岁月的静好与从容。

2、心不苦,智不开

作家曹聚仁说:
苦痛,使我们深思,澄清我们的情感,锻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对于人生、社会、世界,有进一步的认识。

人是因为痛苦才思考,人生因为思考,才能拥有智慧。
如果说吃身体的苦,是为了享受未来的福。
那么忍受苦难,则是人生开启智慧的钥匙。

王阳明从小立志要当圣人。
为了格物致知,他在院子里格竹子三日三夜以至于病倒。
但是他所求的理依然不见踪迹。
直到他触怒刘瑾,被流放到偏僻的龙场。
仕途无望,性命堪忧。
在人生最绝望的边缘,在龙场的山洞里,石棺中。
那些曾经读过的书,才一本又一本地在心里活过来。
古圣先贤的教导,在这一刻才正式成为他的养料。
王阳明立地成圣,成前后五百年第一人。

心不死,则道不生。
所有大彻大悟之人,都曾无可救药。
所有通明达慧之人,都曾陷入深渊。

曾国藩在被咸丰皇帝罢黜,一生功业尽付东流的时刻。
在家闭关苦读老庄,才明悟和光同尘的道理。
才能在二次出山如鱼得水,建功立业。
《红楼梦》里的甄士隐在女儿走失、家中失火、钱财散尽之后。
才得以堪破世情,完成“好了歌”的注解。
最终飘然出世,得脱凡尘。

周国平说:人是因为痛苦,所以才思考。
如果说吃苦是人生进步的阶梯。
那痛苦则是人生的催化剂。
吃苦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
经历苦难则是为了内心通明,更好应对无常的命运与人生。

儒风君说:
人生终究是苦的。
避不开躲不掉。
唯一庆幸的是,人生从不会白白受苦。
在苦与难的背后,才是人生开出的花朵。

阅读全文 →
Harvey Yan

您有什么想法?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