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 188-0018-6806
  • harveyyan@zhongyinlawyer.com

先进制造

产业升级是时代新命题,中国芯片产业依然需要“补课”

来源 | 财经十一人(caijingEleven) 文 | 刘以秦 韩舒淋 吴俊宇 柳书琪 陈伊凡 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还在继续,产业智能化、产业绿色化,以及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创新能力,都是接下来产业升级的重要议题。 以芯片产业为例,芯片技术的突破将会影响大量行业,过去十年,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结束低谷、进入上行周期的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半导体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年。无论是从政策、资本市场、市场规模等方面,都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半导体发展的“黄金十年”。 但中国芯片产业依然需要“补课”。 作为市场竞争极为充分的行业,半导体与高铁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截然不同,国家意志之外,还需经过市场的考验。 中国是 ……

5G基础技术的突破是中国通信技术占据全球制高点的关键技术

来源 | 财经十一人(caijingEleven)文 | 刘以秦 韩舒淋 吴俊宇 柳书琪 陈伊凡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发展至关重要。超级计算机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顶级指标。由于常被用于核爆炸模拟、油藏模拟、极端天气预报、天体物理模拟、密码分析、疫病研究与药品开发等重大国计民生场景,几乎所有技术领先国家都在投入超级计算机的研究。 在过去30年时间里,全球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实现了技术的重大飞跃。现在排名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每秒可以完成10的18次方次运算。用一个形象的表示就是,如果全世界人口每人每秒能完成一次运算,大约4年才能完成超级计算机 ……

高铁、核电和北斗卫星导航,是中国高端制造最具代表的名片

来源 | 财经十一人(caijingEleven) 文 | 刘以秦 韩舒淋 吴俊宇 柳书琪 陈伊凡 高铁、核电和北斗卫星导航,是中国高端制造最有代表意义的三张名片。 它们都经历了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过程。分别诞生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并在新一代核电技术和高铁技术研发上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相关市场主体持续技术创新,让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进步,实现赶超。 中国的核电工业起步比高铁早,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法国技术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在三代核电技术之前,中国还引进过加拿大、俄罗斯的核电技术,但都没有法国核电技术的影 ……

中国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监管制度体系

内容节选来源及全文链接:中银律所 作者: 杨阳 对于OTA引发的新问题,我国从市场准入、产品生产一致性、数据、个人信息与网络安全、召回管理等多方面制定监管制度,已初步形成一套管理体系。 (一)市场准入方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7月30日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规定,企业生产具有OTA功能的汽车产品,应当建立与汽车产品及升级活动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具有在线升级安全影响评估、测试验证、实施过程保障、信息记录等能力,确保车辆进行在线升级时处于安全状态,并向车辆用户告知在线升级的目的、内容、所需时长、注意事项、升级结果等信息。 (二)产品生产一致性方面 为保证产品生 ……

中银辅导拟上市企业中科航星成功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

2021年6月29日,在苏州举行的2021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上,长城战略咨询发布新一期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2020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425家,截至2021年5月31日,新增潜在独角兽企业70家。青岛共有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入选,较2019年新晋3家。 新一期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经由企业自主申报、公开数据搜集、长城战略咨询数据库筛选、第三方机构数据支撑、投资机构及园区推荐等方式汇总备选企业数据,经审核筛选后形成。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在39个城市,“北上苏杭深”共集聚全国72.7%(309家)的潜在独角兽企业,区域集聚效应显著。 截至2021年5月31日,青岛共有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 ……

进口替代行业案例:上市公司博亚精工“专精特”技术创新驱动

内容来源及全文链接:《金基研》风吟/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博亚精工:“专精特”核心技术体系竞争力凸显 创新驱动产品进口替代 近年来,中国精密零部件一直呈现“依赖进口”的严峻局面,缺少自主创新的“航母舰队”,众多器件依赖于日本、德国等国家。同时产品进口周期长,器件应用过程繁琐,一直为行业发展所诟病。实现相关器件的进口替代,已经“迫在眉睫”,不仅是技术上的需求,更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企业的重要挑战。而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亚精工”)作为高端板带成形加工装备制造商,坚持精品化战略,专注定制化高附加值型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数个产品首次打破国外垄断,进口替代能力及范围不断扩大。 ……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现状与短板

节选自 公众号 星海情报局 Author 老局长 原文标题及全文链接:这才叫“顶级强国入场券”:中国航发,开加力,起飞! “设计并制造航空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但对中国来说,各种制裁和禁运,让我们的难度系数还要乘以2。 不过,在经历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之后,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已经仅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各类技术相继追赶成功,除了少数型号需要从俄罗斯进口,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军用发动机的独立自主。以战斗机发动机为例,下一代国产发动机WS-15的推重比在10左右,基本和俄罗斯土星公司的117S相当,已经接近号称“最完美发动机”的美国F135。 ▲ 各国主流军用发动机的对比但在民用领域,因 ……